江西康展汽车科技学校
招生电话:0790-6462779
邮编:338000
校址:江西省新余市高新开发区东兴路1936号江西康展汽车科技学校
1.学校情况
1.1学校概况
江西康展汽车科技学校是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一所以汽车专业为主体的全日制专业学校,2017年改由江西康诚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创办,学校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实行订单班、冠名班、定向班等培养方式,先后与国内汽车类企业合作,学生的就业率保持在96.7%。
学校为扩大办学规模,争取校占地面积和校舍面积达标,于2017年10月份购买了东兴校区,东兴校区座落在新余高新开发区东兴路以西,占地面积为36738.31㎡,康展校区座落在新余市仙来中大道东1629号,占地面积为20140.19㎡。二校区合计占地面积为56878.5㎡。建有6个校内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有公寓式学生宿舍、宽敞明亮的学生餐厅。
1.2学生情况
学校目前在校生8244人,2018年招生1595人,2019年招生2973人,2020年招生3676人,生源主要来自本省的新余、赣州、上饶、吉安、萍乡、宜春等地区,以及外省的相关地区。
1.3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210人,其中专任教师178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数24人,中级职称教师71人,双师型教师数为32人,重点专业均有7—8名专任教师为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是骨干教师。学校开设的专业主要有:汽车维修、护理、电子商务、城市轨道交通、幼儿教育、计算机应用、会计、数控加工等。
我校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建成了一支由20名技术经验丰富、相对稳定、能够完成实践教学任务的技术人员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兼职教师任前进行了职业教育理论和教学规律培训,实施一加一授课模式,有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安排一名专任教师和一名兼职教师共同完成,实践技能内容的教学主要由兼职教师担任,顶岗实习由兼职教师担任,充分发挥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的特长,共同完成课程的教学。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共同进行业务考核,考核结果记入兼职教师业务档案。此外,兼职教师还参与了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构建、课程标准制定、调研论证等工作。专任教师、兼职教师分工合作,形成合力,师资队伍结构日臻完善。
1.4设施设备
学校具备了必需的开办经费和教室、实验室、实习(训)场所、以及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办学基本条件。实训设备总值达到了近2300余万元,生均实训设备值达到了6000元,完全能够满足学生实习的需要。
信息化建设方面,我校的计算机总数达到了500台,满足了教师和学生的需要。校园网出口总带宽(Mbps)达到了500Mbps,满足了学校的需求。多媒体教室座位数200个,完全能够满足学生上课的需要。图书储备量每年都在增加,现已经达到了8万册藏书。
体育设施方面,有200米塑胶环形跑道田径场3个,9个塑胶和10个硬化篮球场,2个塑胶和2个硬化排球场,3个室外羽毛球场,20个乒乓球台,以及体育活动室等设施,完全满足学生的各项锻炼要求。
2.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
(一)学生素质
学校制定了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意见,成立了就业指导中心,明确职责。所有的就业工作都科学调度、稳步落实。重视就业创业师资队伍建设。不定期组织、安排人员参加校外组织的各类业务培训。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以就业服务活动月为契机,提升就业服务能力。学校每年5月和10月组织二次“就业服务活动月”系列活动,主要包括劳动法律法规、就业政策、职业生涯规划讲座、校园励志报告会、求职简历设计大赛、模拟面试、校园招聘会、专场宣讲会等模块。邀请有关领导及就业指导专家就劳动法律法规、就业政策、职业生涯规划进行专场讲座。引导学生转变自己的就业观念,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确定自己的职业位置,做好就业准备;邀请知名人士、企业主管开展就业事迹报告会,为毕业生开展职业适应性教育和职前辅导,引导毕业生实现从“校园人”到“企业人”角色的转变,促进毕业生理性就业,帮助毕业生掌握制作求职简历的要素、特点、规范和技巧,提升毕业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面试成功率;邀请企业负责人、人事主管对即将踏入顶岗实习的学生现场进行模拟面试,通过与企业专家“零距离接触”,让学生更直接地了解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什么样的学生最受企业的欢迎,学生该如何调整学习方向和目标等。
2.2在校体验
本校毕业生就业方式呈现出多元化趋势。除了传统的协议就业、劳动合同就业外,还有升学、自主创业以及应征入伍等方式就业。今年的毕业生跟踪调查数据表明:随着国家经济结构和学生求职预期的转变,汽车制造相关企业仍是我校毕业生就业的首选。毕业生进入国有、集体和机关事业单位则相对比较少。
2.3资助情况
学校严格执行上级免学费和助学金政策,全部落实到位。持续关注并切实做好建档立卡贫困生资助工作。每年九月下旬,将全校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筛选收集,建立建档立卡贫困生库,每年十月份,在资助中心的大力支持下,资助学校贫困学子,每人2000元/年。每年春节前,学校组织招生老师教师深入所辖招生区域乡镇村委进行慰问困难学生家庭,采取精准扶贫,了解和掌握学生家庭实际状况,帮助解决家庭中存在的问题,实现精准教育。
2.4就业质量
学校对汽车专业的2017年毕业生进行了就业跟踪调查,分别走访了相关企业。以调查形式以问卷和座谈会形式为主,辅之以非正式的交谈。调查过程中得到了各有关单位的积极支持和大力配合,调查取得了圆满成功。
在对毕业生所在单位的调查中,我们共召开座谈会6场。从调查的结果看,87%的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政治思想表现和职业道德予以充分肯定,特别是对我校学生在工作岗位的工作技能和素质给予较高的评价。而对我校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与综合协调能力评价不高。
2.5职业发展
学校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强化对学生教育文化融入能力的熏陶,积极开展就创业教育、培训、指导和实践工作,强化对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和创业能力熏陶。学生总体学习氛围浓厚,学生积极认真、重视专业课程学习,较好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调研考核结果总体令人满意。课程教学效果良好,专业教学达到预期教学目标,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良好基础。通过校企合作办学,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实践经验丰富,实习学生不仅具有专业知识,更具有较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具有规范的、熟练专业基本操作技能;在校学生专业技能合格率达94%,受到实习单位和用人单位好评。学校通过与江西康展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与企业共建冠名班等,强化对学生岗位胜任能力熏陶。在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实践,着力提升毕业生创业能力、综合素质与社会需求匹配度,确保能有更多学生创业或技术创新。
做好学生实习工作,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增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基本环节,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职业能力形成规律,保护学生合法权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校企协同育人,将职业精神养成教育贯穿学生实习全过程,促进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高度融合,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创业能力。
3.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动态调整
紧扣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发展,对接新余市统筹战略,学校重点加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交通运输2个重点建设专业,为了更好应对产教融合的发展潮流,大胆创新,勇于改革,各专业根据专业实际、产业需要,不断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因地制宜特色发展的全面创新之路,推行各种订单班,为培养区域经济紧缺人才做出了应有贡献。
3.2教育教学改革
我校遵循市场的导向性、培养目标的多样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改革创新,构建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我校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构建的基本思路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紧密依托行业优势,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指导,确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改革专业课程,实施模块化课程改革,以全面提升学生技能水平为主要抓手,在校内推广“双证制”考核制度,促进技能水平的提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更多的专业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保障专业课程的实施。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学校提供实训实习的指导和条件。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的力度,使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彰显职业教育社会性和就业性的特色,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职业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能与就业岗位对接的中职学生。
依托行业,充分调查市场需求,建立经常性的市场调查机制,对区域经济情况进行研究调查,并及时了解区域经济今后三年的发展方向,成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行业的指导作用,邀请各行各业的专家人才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拟订,采纳他们宝贵的行业经验,并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加以落实。与行业签署合作关系,积极争取行业和企业参与学校专业课程的开发、设计与后续的检查监督,并在相关企业建立实习和见习点,在实际工作岗位上检验方案的可操作性。结合职业岗位工作实际、学生实际和学校实际,以学生的基本素质、基础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合格标准为目标,按照行动导向、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能力本位方法,整合规范学校教育教学行为,通过构建、不断实施和完善模块化课程体系,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服务。
实施模块化课程体系,强化技能教学,全面提高专业教学的有效性。课程的设置是围绕着职业技能的形成展开的,将各专业中的核心内容的专业精华融入模块构建之中,将专业理论知识融入技能模块之中,缩短了教学课时,提高教学效率。在技能模块的基础上,再分解出一个个小模块,形成项目课程,即子模块。模块之间相对独立,便于操作、组合。模块学习能使学生技能水平提高较快,以实践教学为主,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模块课程的实施直接指向学生能力的形成或专业产品的产生,主要采取实践教学的方式,学生比较感兴趣。教师在上课时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学生跟着教师操作,同时教师在学生的实操中讲解和纠正指导,易于技能的形成。模块课程的教学由优秀的教师担当,不同模块分别由不同的教师承担教学任务,不同风格教师的讲解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就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对各专业的校本教材,要按职业岗位技能为体系重新有机编排。由于这些教学内容与今后从事的生产岗位联系紧密,也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毕业生技能水平高,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订单班大胆实施课程教学改革。在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坚持“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换”,课程与岗位无缝对接,全面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分层次、分阶段、分方向的灵活课程设置,为学生提供了“菜单式”选择的自主权利,增加了专业的吸引力和针对性。专业培养目标与产业需求一致,专业课程体系与岗位能力对应,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组织形式与企业生产同步,毕业生能够零距离上岗就业或自主创业。
3.3教师培养培训情况
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发展的动力,一支高素质的结构型专业教师团队是一个学校发展的源头之水,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素质提高的保障。2019年安排教师参加校级集中培训148人次,跟岗实践16人,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具体做法:一是对从普通高校新引进的年轻教师,要求在正式教学之前,要进行实践经验和实践教学能力的训练,在校内外的实习、实训基地进行必要的实践锻炼,经过一定的实践考核或鉴定,合格后聘任为正式教师。这样既树立起了职业学校以培养学生实践考核能力为本位的观念,又初步具备了“双师型”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二是对成熟的专业教师进行职业技能培训,途径有: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到教育部门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批准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培训;实施“产学研”结合,主要是侧重将教学、生产与新科学、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和应用紧密结合上,以提高教师科技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三是从生产、科研第一线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员,建立相对稳定的兼职师队伍。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积极引进相关企、事业单位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他们可以给学校带来生产、科研第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及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他们在和学校教师共同进行教学活动中,可以促进学校教师向“双师型”转化。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改善职业教育教师结构,以适应人才培养和专业变化的要求,这对职业教育来说,已不是为了弥补师资不足的权宜之计,而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建设任务。
3.4规范管理情况
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健全,先后制定了《党政管理制度》、《德育工作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组织人事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教学设施管理制度》、《招生就业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行政后勤管理制度》、《安全保卫制度》等工作制定,涵盖学校全面工作。学校有依法制定并经主管部门批复的章程。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校长办公会议制度,研究决定实行校务公开,将学校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情况,通过会议、公文、公告等形式公示,适时、规范、如实地向教职工公布。实行重大决策公开、财务公开和热点问题公开。学校重要事项建立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代表由教职工直接选举产生,每学年召开2次会议,听取并讨论校长工作报告,对学校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评议监督学校各级领导干部工作。认真贯彻国家财经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公示学校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按规定编制学校预算,学校各项支出符合规定,不存在财务违规违纪问题。实验实训室、微机室、音体美器材室等各种功能教室和设施按规定建设,管理规范。
3.5德育工作情况
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时刻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坚持“以德育创新为动力,以行为养成教育为核心,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强化班级管理为突破口,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抓手”,建立健全德育评价机制,进一步促进了我校德育工作的制度化、经常化,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有了强有力的制度保证;1、抓养成教育。学校利用开学典礼,班会课组织学生认真学习《班级量化考评细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行为习惯教育。重点从养成教育、学习习惯、社会公德和文明礼貌等方面进行教育。对学生文明行为等方面加大了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把检查结果纳入班级量化考评之中。并通过校园广播、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向学生进行文明习惯教育。同时,健全学生组织,建立健全班级干部队伍,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作用,协助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学校安全工作是关系到学校师生生命、家庭幸福、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我校本着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管理原则,做了大量的安全教育工作,尽一切所能减少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制定了《学校安全管理制度》,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德育副校长、学工处处长、团委书记为副组长,以班主任为组员的安全管理领导工作小组;每学期都在学生中开展几次“安全应急演练”活动,以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学生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成立了“学校安全值班”领导小组,值班人员24小时负责学校当天的安全工作及日常事务的处理,杜绝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我校把学生的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了德育教育范围之内,开展法制教育。学校把法制教育作为德育工作长期坚持的重点。各班把法制教育贯穿到整个学期,常抓不懈,结合我校实际,坚持以教育为本,以预防为主的工作理念,建立健全学校法制教育机构。
在办学实践中,学校注重文化建设,逐步形成了集汽车文化、传统文化、企业文化于一体的汽车蓝领文化。提倡“人车合一、平而不凡”的文化理念。在实训教学中引入“6S”等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通过军训、感恩励志教育、运动会等规范化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让每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都有展示自己爱好特长的舞台,通过点滴成功来激发学生自信自强,激励学生自尊自爱,进而奋发向上,努力拼搏,成就美好人生。
3.6党建情况
深入学习贯彻开展“牢记使命,不忘初心”主题教育活动,建立健全党的组织,做好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和发展工作,做好党务公开工作,定期开好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以党支部为单位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加强党员党的理论、政策的学习,构建党员经常性学习教育体系,积极培养新生力量,为党的建设输送新鲜血液,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及培训工作积极稳妥地做好发展党员工作,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动惩防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积极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抓好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努力营造校园廉政文化氛围。
4.校企合作
4.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立足地方经济发展趋势,加强沟通联系,积极争取企业支持,努力探索厂校挂钩、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等联合办学的多种形式途径,走企业、学校合作双赢的办学路子。一方面使职校人才培养做到面向市场、适应需要,即学校专业设置与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对接,让毕业生进入企业后,达到“就业即上岗,上岗即上手,上手即有成;另一方面也使校企双方资源共享,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实践锻炼的机会。
4.2学生实习情况
根据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理念,对于公共基础课,坚持“必需与够用”的原则,进行内容的选择与设置;对于专业课程,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习、实训,系统进行了课程内容重组。按照人才培养方案中综合职业能力实训和单项职业技能训练“两层设计”,准确界定了实践教学的功能性质、教学目标、实施地点、设备条件、所用课时、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和学分记绩等。学校各专业实践教学课时均达到总教学时间的40%。积极推进教学模式创新、教法改革,采取了项目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和现场教学多种教学方法。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逐步采用课件辅助教学。将课外科技活动、各种竞赛纳入到教学活动中来,课内外学习相互结合,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和教师科研课题相结合,开展了“技能、任务、项目、岗位”一体化实训教学,做到了“做中学,做中教”,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充分体现了精准化人才培养的要求,真正的体现“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完成校内学习和实训后,学校统一安排学生进行校外实习,时间一学期,由学校与校企合作企业协商共同确定实习内容,由企业师傅和学校专业教师共同承担实习指导工作,并对学生实习做出合理评价。实习结束后,学生可以直接在实习单位就业,也可以反回学校重新选择就业。
4.31+X证书试点情况
一、工作进展情况
1.1+X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实施情况。
新能源汽车课程已加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组织教师参加新能源培训情况,参加或组织开展各类教研活动情况。
3.教学条件建设完善情况。
新能源汽车实训室正在建设中,已购一套吉利新能源设备,全套造价240万元。
4.标准及培训内容融入教学的情况。
5.学生参与专门培训与考核等方面的进展情况。
暂无
6.其他。
无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问题
分条目提出实施进展工作中遇到的各方面的困难问题。
1.大部分教师没有新能源汽车实训了解不深,影响工作开展
2.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在制定考核标准过程中,对具体考核的难易程度无法把握
三、政策建议
针对存在的问题,分条目提出希望国家或省级层面采取哪些政策措施,对培训评价组织的意见建议。
1.试点学校都是各自为战,缺少沟通,信息共享不够,希望政府相关单位进行组织开展学习交流活动。
2.培训评价组织应起到领头人作用,加强对试点单位的业务指导工作,帮助解决试点单位在试点项目建设中的困惑。
4.4现代学徒制试点情况
我校现代学徒制在“政府、学校、企业”三元合一的管理体系下,通过“在校学习、轮岗培训、顶岗实习”三段式的育人机制,实现从“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路径的培养模式。为我校培养更多适应性强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我校强实践,抓实效,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的组织与实施,督促、检查以及总结汇报。
一、精心筹划统一部署,试点工作严谨有序。
根据市教育局职成科《新余“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流程、要求、责任人和完成时间表》,我校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部分学生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和统筹安排。确立了试点企业,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企业负责人为副组长、教务处长为办公室主任、相关领导和教师为成员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小组,健全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制定了《2016年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职责,使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组织机构健全,计划措施明确,工作严谨有序。
二、确定了试点单位、试点专业、试点班级及人数
2020年上半年参与现代学徒制的总人数为51人。专业是汽车运用与维修,工种为汽车装潢与美容。上半年与新余市继恒汽车修配厂、康展爱车美容店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书,深化试点工作,多渠道对这种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
三、加强宣传、注重沟通、暑期招收现代学徒制班级,试点学生宣誓
在开全体教职工大会时,给招生教师培训“现代学徒制”相关知识。什么是现代学徒制?“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围绕1个标准签好2份合同,解决4个问题,这4个问题都是企业和职业教育要解决的问题:企业招工难的问题;企业用工稳定的问题;劳动者收入的问题;劳动者自我价值实现的问题。统一思想,让全体师生家长、企业都深刻理解“现代学徒制”意义和精髓,使试点工作稳步前行。经研究,确定在2019级新生招收一个汽修专业“现代学徒制”班级,预计55人左右。学生在进企业前,在全体师生面前宣誓。
四、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大力推进教学改革,使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标准高度吻合,突破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瓶颈,实现学生技能与岗位能力的对接。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我校教师与企业共同汇编了汽修专业的十门专业课程的校本教材。使课程内容体现最新技术,使学生技能符合职业岗位的最新要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
五.开展汽车专业月赛相结合,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在2019年10-12月份,我校开展了三次月赛。有力保证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实施。
六、打造以专业带头人为主导、骨干教师为主体、“双师型”教师培养为 重点、专兼结合为特色的教师队伍,为现代学徒制教学提供有力保证。
从本专业教师队伍中选拔教学能力强、教学教研基本功扎实在汽车维修方面技术过硬,专业教学、教研能力强,并掌握本专业技术前沿动态的教师,参加国内外职业教育教学培训和到企业进行岗位锻炼等方式培养专业带头人。从企业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或技能能手,能胜任实践技能课的教学工作和实习指导工作,将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引进学校。通过教学培训提高兼职教师的技术水平和教学水平,符合专业教育教学要求。
总之,我校在现代学徒制工作中会继续努力。渗透新理念----职业行为导向教学;树立新观念------能力本位和素质本位教学观;建立新课程-----工学结合(工作过程导向);形成新模式-----体化教学;应用新方法-----任务导向(做中学、学中做);构建新管理-----班级企业化管理;实施新评价-----多远考核评价体系;培养新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校企深度合作,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
4.5集团化办学情况
江西康展汽车科技学校作为江西康展汽车运用职教集团的牵头单位,在历届新余市汽车维修技能大赛中发挥着骨干作用,被授予“优秀服务单位”。我校多次为市承办各种大型活动,为职教事业发展多作贡献。近年来,集团董事长被省教育厅评为江西省中职学校优秀校长,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评为江西省级重点建设精品专业,集团学生连续6年获得江西省中职学校汽车技能大赛一等奖。人们称赞学校为“技能人才摇篮奖”。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学校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得到了应有的回报,不仅增强了学校的办学实力、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而且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吸引力、知名度和美誉度。
5.社会贡献
5.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以服务产业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多元化办学、科学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亲情化服务”的办学思路,以创建为抓手,注重学校的品质、内涵、特色、创新发展,秉持客户思维理念,突出创新驱动,强化教学中心地位,着力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努力把学校做精做强、办出特色。用人单位满意度高。学校与当地相关行业、企业积极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为当地企业输送了大批技能型人才;新余市教育局对学校予以高度评价,对学校取得的办学成绩多次表示肯定。学校被评为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市级汽车维修技能人才的摇篮。
5.2社会服务
学校高度重视技术应用与服务工作,成立了汽车维修技术应用与服务团队,有汽车维修、汽车装璜与美容专业服务组4个。积极开展免费为民技术服务工作。免费为民开展汽车维护、培训考证等工作,近三年平均每年2次,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普遍赞誉。
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了汽车维修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获得上级主管部门的表彰。
积极参加各个行业协会与学会的活动,充分发挥了骨干的作用。牵头成立职教集团,与培训机构、职业学校和相关企业形成合力,构建城乡一体的培训网络。
积极发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服务功能。对本地区及周边地区开展汽车维修工的技能鉴定工作,2020年521多人获得汽车维修工资格证书,为行业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发挥集团优势,积极开展技术研发。集团牵头学校组建了电子技术研究所和汽车新技术研究所。完成2-3项课题研究成果并实现成果转化。电子技术研究所对外积极开展技术研发服务,截止目前建立起合作关系的企业单位共6家,已完成开发的项目4个,进行中中的项目3个,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项。省级重点课题已立项4项。鼓励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进行合作,根据企业需求,积极开展技术研发,促进科研成果向生产过程的转化,实现产教研相结合,发挥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
5.3对口支援
自2019年起我校对新余市部分汽修小型企业对口支援,由汽修名教师组成教师团队,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师资培养、校企合作等方面开展援助,由学校汽车专业部组织的校外宣传小组,在社会上进行维修小知识宣传
5.4 服务抗疫
6.举办者履责
6.1经费
学校建立了健全的财务和资产管理制度,资金的收入和支出严格按照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执行,在专项资产管理上,学校明确专项资金来源、使用范围、开支标准,审批人员、权限、流程,明确了相关人员的责任,按要求、按预算、按程序管理好项目资金,严格执行财务制度,保证了财务、资产管理制度的健全、规范及执行的有效性。
6.2政策措施
学校强化公司领导学校发展方向,校长全面负责学校各项工作,定期召开行政会议,审议表决学校重大工作,保证政务公开透明。学校实行严格的干部管理制度,建立部门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秉持客户思维,倡导服务至上。学校提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学生服务,干部为职工服务,后勤为前勤服务的同心圆式服务模式。
实行全员聘任,实施绩效管理。对全校的中层干部和教师实行全员聘任,签订使用合同,聘任的结果与教师评优、评先,晋升、晋级挂钩,对于表现差,教学能力不行的,坚决辞退。根据“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不断完善《江西康展汽车科技学校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根据教干、教师和工勤不同的特点,着重从完成工作量和取得的实绩等方面进行严格、认真、细致、公开、公正的考核,拉开奖励性绩效工资收入差距,受到了教职工广泛的拥护和支持。
7.特色创新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活动的开展
我校在汽车专业实训课教学中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迈出了教改实践的第一步。通过教学改革,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其实施的规律作了一些大胆的实践与探索。主要从周赛、月赛、季赛、实训环境等入手。实践证明,理实一体化教学是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适应职业学校学生目前身心发展的一种成功的教学方法。
8.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主要问题
1.教育教学理念有待提升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中职学校在办学定位、指导思想等方面目标不够明晰,办学理念囿于传统教育模式,存在着重理论轻技能、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应用的缺陷,教育教学观念相对陈旧,对人才培养没有考虑市场多元因素。
2.人才培养目标有待明确
市场调研缺乏,没有主动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与人才市场岗位标准脱节,学生技能训练与企业就业岗位需要难以对接,有的甚至能力素质弱化,没有按照不同专业制定不同的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总体不够明确。
3.专业教学体系有待理顺
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在专业大类框架不变的情况下,各分支专业每年都在按照市场需要、招生情况进行调整,但是专业课程设置、课时比例、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大纲的调整往往滞后,专业教学体系条理性不强,没有体现专业特色。
(二)、改进措施
1.加强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根据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重点加强学前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等专业、中式烹饪与营养膳食的建设,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动“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提高专业培养水平。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依托“专任与兼职、培养与引进”相结合,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9.其他
无